Olympus-S (CdS), 1963

這款 Olympus-S (CdS)是 Olympus公司在大約 1963~1965年間所生產的一款搭載了 CdS測光錶的 RF相機。它的前身是同型號的另一款名為 Olympus-S Electro Set 的姐妹機,生產於 1962~1963年間,搭載了使用selenium測光元件的光電測光錶(不須使用電池)。Olympus-S (CdS) 的能見度超低,算是一款超冷門的 RF老機。冷門歸冷門,它的影像質素可一點都不冷!


Olympus S CdS_01 .JPG
這款 RF相機的特色是將觀景窗、連動測距窗與測光頭在造型上整合在一起,並加上類似「屋簷」的遮光簷。它的 CdS測光元件有點大,因此沒能放在鏡頭上,而將之置於機身上方。

位於機身上的測光頭
Olympus S CdS_09.JPG
畫面中機身左上方看似「小鏡頭」的元件就是測光錶用的測光頭。

「小鏡頭」特寫
Olympus S CdS_15.JPG
這個看似小鏡頭的元件其實是測光錶的測光頭。(與鏡頭完全無關)
另外,這個測光頭在前面還安置了一片集光用的凸透鏡片,讓它看似一個小鏡頭。往裡面看還可以看見內部的測光電路,面積還蠻大的,所以這個測光機構應該是使用較老式的測光元件。
測光頭不在鏡頭上有一個缺點,就是當我們在鏡頭前裝上特殊濾鏡時,有些帶有顏色的濾鏡或是偏光鏡...等的濾鏡,會減少透過的光線量,因此要作曝光的補償修正。但如果測光頭是安裝在鏡頭上,則所測得的光量與實際進入鏡頭的光量就會是一樣的,因此不必另外做曝光補償修正,等於是自動被修正過了。在 '60年代中期以後,由於測光元件可以更敏感與更小型化,因此 RF相機的測光頭就都是安裝在鏡頭的前方並濾鏡螺紋之內了。



雙測光讀錶

這台相機的測光錶有兩處可以讀取測光結果,一個讀錶在機頂,另一個就是在觀景窗內。(如下圖)

1. 觀景窗內測光讀錶:當觀景窗上方的游標指針對準中間的缺口處,即為正確曝光。
viewfinder of Olympus S CdS .JPG

2. 機頂測光讀錶
Olympus S CdS_25.JPG
這台 Olympus-S (CdS) 有兩個測光讀錶,一個在觀景窗內上方,另一個就是這個:位在機頂。它可以讓我們在鏡頭上調整光圈與快門時直接讀取這個機頂測光錶,而不用將眼睛湊近觀景窗內去做測光的動作。測光錶的讀數是採用 the Null Method of Measurement 的型式 ( 不知中文的術語為何,應該是「歸位式」或「歸零式」吧 ),圖中錶內的紅線其實是會動的指針,調整光圈與快門將紅線對準中央的缺口處即為正確的曝光值。


光圈與快門可以連動
Olympus S CdS_20.JPG

Olympus S CdS_20-indexed.jpg
這台 Olympus-S (CdS) 是屬於「快門先決」的設計,快門環可以和光圈連動,當我們設定好所需的快門速度後,光圈環可以自由轉動以調整曝光量(即讓測光錶的指針歸位於中央的缺口處)。在我們調整好曝光值之後,我們如果再次轉動快門環改變快門速度時,光圈環就會跟著轉動以維持原先所調好的曝光指數。所以這是一種快門先決的設計:先決定快門速度再用光圈調整曝光量;然後快門可以再次任意改變,但光圈就此固定並且會去遷就快門的變換。有些人很討厭這種連動設計,但我覺得還蠻方便的。至少在蒐藏上,它可以是一種老相機所用機械式的快門先決範例。現在的數位相機不論快門先決或光圈先決,都是電子化的程式設定,只有實用上的功能性,沒有操控上的趣味性。

光圈環上還有一個底片感光度的視窗 (圖中標有 ASA之視窗 ),它會跟著光圈環轉動但其中設定好的數字不會隨著改變,它的設定在另一側。(如下圖的標示)

底片感光度設定
Olympus S CdS_22_indexed.jpg
圖中右邊紅色的圓圈所標出的是用來調整並設定底片感光度的調撥摯,而底片感光度的顯示視窗卻是在左邊用方框所標出的位置。由於距離有點遠,而且它的外形又很像那個年代有些 RF相機的自拍摯,所以在剛拿到這台相機時,一時之間卻找不到設定底片感光度的地方。


所有的操控大部份都集中在鏡筒上,操作起來還蠻方便的。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顆鏡頭。

Olympus G. Zuiko 1:1.8, 42mm 的標準鏡頭:
Olympus S CdS_31.JPG
這台 Olympus-S 所搭載的是一顆 f/1.8 的大光圈標準鏡頭,鏡頭型號是 G. Zuiko 1:1.8, f=4.2cm,在那個年代鏡頭的焦長還用公分為單位,所以這顆 f=4.2cm 的鏡頭其實就是現在的 42mm 標準鏡頭。

G. Zuiko 鏡頭:
Olympus S CdS_32.JPG
至於鏡頭標示上這個 “G” Zuiko 的函意,請參考我的另一篇介紹:Olympus 35RC 那篇文章內關於鏡頭的部份。
鏡頭鍍膜也是呈現金黃色的色澤,在那個年代裡有許多較令人喜愛的日鏡,它們的鍍膜好像都是這個顏色。

我手中的這顆鏡頭狀況其實並不是很優,在前面的第一片鏡面上有一些細小的擦拭傷痕,抗耀光的能力降低了一些,但它的成像表現卻是我所蒐藏的相機中較令我喜愛的鏡頭之一。影友們可以參看我後面所附的例作。這顆鏡頭是 7片6群的鏡頭結構,在 Zuiko的標準鏡頭中也是屬於使用鏡片較多的鏡頭,在之後Olympus單眼相機的交換鏡頭上也可以看到這種結構的鏡頭。


濾鏡口徑
Olympus S CdS_05_screw-in filter.JPG
濾鏡口鏡是現在通用的 49mm 螺牙式,濾鏡或保護鏡都很容易購得。


再來,我們要看看這台 Olympus-S (CdS) 在各個角度上的樣貌。


正面大頭照
Olympus S CdS_07.JPG

正面角度高一點
Olympus S CdS_10.JPG
可以看見機頂 Olympus-S 的型號字樣。

機 背
Olympus S CdS_11.JPG
簡潔的機背!右測進片撥桿下方有一個黑色的圓形按鈕,那是測光用的按鈕。平時測光錶是不動作的,要在持續按下這顆按鈕的同時測光錶才會有測光的動作。

側面一
Olympus S CdS_06.JPG

側面二
Olympus S CdS_08.JPG

另一種側面的觀點
Olympus S CdS_13.JPG
由這上面這三張側面的照中,可以清楚地看見它在觀景機構上方獨特的遮光簷設計。

獨特的遮光簷設計
Olympus S CdS_30.JPG
無法確定這種觀景窗系統的遮光簷設計究竟效果有多少,我想在外型美學上的作用應該大於功能上的作用。


機 頂
Olympus S CdS_18.JPG
機頂的測光讀錶也是特色之一。雖然有不少其它的 RF相機也有這種設計,但它的「歸零式」讀錶卻是日系機種中較少有的。

右上方斜視角
Olympus S CdS_12.JPG

左上方斜視角
Olympus S CdS_17.JPG


機 底
Olympus S CdS_27.JPG
可以看見這台 Olympus-S 的快門是 COPAL 的快門機構。另外,機底看不見電池室,只有倒片鈕與腳架孔,一般來說水銀電池不都是裝在相機底部的嗎?

電池室位於相機左側
Olympus S CdS_29_indexed.jpg
圖中那個轉盤旋鈕狀的元件就是電池室,使用 PX625型已停產的 1.3v 水銀電池。(可用 LR44代用,但要有轉接環才能妥善裝入)


背蓋開關
Olympus S CdS_28_indexed.jpg
這款 Olympus-S (CdS) 的背蓋開關在機身左側下緣,將之往下方摳拉出來,相機背蓋就會自動彈開。不過若要裝填底片,則上方的倒片旋桿也必須拉起來才能將底片筒放入底片室,因此較麻煩,並沒有像 '60年代晚期的機款將兩個動作整合在一起。


底片類型提醒視窗
Olympus S CdS_24.JPG
這個在過片桿上的視窗是底片類型視窗,須手動設定。它可以提醒攝影師相機中所裝的底片是何種類型的底片。目前設定在 PAN的位置,是指所謂的「全色型的黑白底片」,一般稱之為全色片。以往在底片時代,常用的底片有分為「正色片」、「全色片」與「紅外片」,而全色片一般就稱之為 PAN,也是我們不特別指定時所買到的底片類型。


底片計數器視窗
Olympus S CdS_26.JPG
在過片桿右方的就是底片計數器的視窗,計數方式為顯示已拍張數。目前顯示已拍了26張底片。


自動取景框視差修正
viewfinder of Olympus S CdS_correction.jpg
由於 RF相機有構圖上的視差,這款 Olympus-S (CdS)的取景框與對焦環連動,可以自動作出視差修正:對焦在近處時,觀景窗中的取景框會向右下方移動;對焦在遠處時,取景框會往左上方移動以修正取景視差。在 '60年代初,雖然其它廠家的相機也有這種功能,但這種自動修正功能是中高階的機種才有。

---------------------------------------------------------------------------------------------

《技術規格》

鏡頭:E. Zuiko 42mm F/1.8 ( 鏡頭結構:7片 6群 )
濾鏡口徑:49mm screw-in type (螺牙式)
快門型式:機械式鏡間快門、1sec. ~ 1/500sec. 加上 B 快門 ,
                 有機械式自拍快門機構。
光圈範圍:f/1.8 ~ f/16 無段式光圈、光圈葉片數:5片
對焦方式:連動測距式 中央疊影對焦
對焦範圍:0.85m (約 2.8 feet) - (無限遠)
對焦環:由 0.85m 開始,右轉(順時針) 至 最遠合焦距離之  無限遠 
測光系統:CdS 測光元件,測光系統能與光圈連動 達成快門先決的半自動功能。
底片感光度範圍:ASA 10 ~ ASA 800 ( DIN 11 ~ 30 )
電池型號:PX625、1.3v 水銀電池 (已停產,可用 LR44代替使用)
底片規格:35mm 135 底片
閃燈機構:機頂冷靴座、PC閃燈同步插孔、X閃燈同步
               「X」電子閃燈 全速同步、1/30sec.燈泡形閃燈同步
大小尺寸:131mm x 77mm x 32mm (70mm 含鏡頭) / 重量:680g

---------------------------------------------------------------------------------------------

Olympus-S (CdS)
Olympus S CdS_03.JPG

介紹了這款相機的機身結構與操作介面之後,也讓我們來參考看看它所拍出來的影像例作。


例  作
Title Page of Olympus S CdS.jpg
這次我也一樣將拍照時的光圈與快門資訊附上,各位影友可以自己參考比較這顆鏡頭的性能。


01.
Olympus S_sample_photo_01.JPG
f/4, 1/500sec.
在順光的情況下,這顆鏡頭的表現很讚,至少是我喜歡的那種調子。原本三角錐上有工程公司的名字,為免日後產生不必要的困擾,我所拍的作品中凡是公開出來的照片,我都會將車牌號碼或名稱加馬賽克處理,但我個人還蠻喜歡這張照片的色澤與構圖,因此為保持畫面的整體性,我用 Photoshop將原本印在三角錐上的工程公司名字給修掉了。(提醒自己:下次拍照時要留意,可以將三角錐轉一下以避開噴漆在上面的文字)


2.
Olympus S_sample_photo_02.JPG
f2.8, 1/250sec.


3.
Olympus S_sample_photo_03.JPG
f/2, 1/500


4.
Olympus S_sample_photo_04.JPG
f/2.8, 1/60sec.


5.
Olympus S_sample_photo_05.JPG
f/8, 1/60sec.


6.
Olympus S_sample_photo_06.JPG
f/4, 1/500sec.


7.
Olympus S_sample_photo_07.JPG
f/8, 1/125sec.


8.
Olympus S_sample_photo_08.JPG
f/1.8, 1/30sec.  
手持拍攝未使用三腳架,以 42mm焦長的鏡頭搭配1/30秒的慢快門而言應該是頗冒險會拍出影像晃動的照片,但這張照片算是清晰的了( 我的手穩度應該還不錯 :p )。可惜對焦在後面的桌椅上,應該對焦在前面的小桌上才對。這張照片也喚起了我小時候回外婆家時的記憶,現在要找到這樣的雜貨店已很不容易了。


9.
Olympus S_sample_photo_09.jpg
f/1.8, 1/125sec. 
這張黃昏的陽光照在百葉窗上的主題,我之前也用 minolta HI-MATIC 7sII 拍過。但那張照片是使用 F/2.8的光圈,而且HI-MATIC 7sII的鏡頭也是以銳利與豔麗著稱,因此那張照片所呈現的感覺與此處的這張光圈全開所呈現的影像完全不同,影友們若有興趣,可以參考比較一下:( minolta Hi-Matic 7sII 之同一主題例作 )。


10.
Olympus S_sample_photo_10.JPG
f/2, 1/125sec.
百葉窗的後面,牆上也映照出黃昏的陽光。這張照片也是用f/2的大光圈所拍,感覺還不錯!


11.
Olympus S_sample_photo_11.JPG
f/2.8 f/4 之間的光圈值, 快門速度:1/60sec.
這是另一張夕陽光線投射入室內的作品。baby 的水瓶與光線經由水瓶內的水折射出來的光線讓這張照片的空氣中呈現一種通透感,這顆鏡頭在這張照片中徹底展現了它的魅力。


12.
Olympus S_sample_photo_12.JPG
f/2, 1/8sec.
這個主題之前也在 Olympus 35RC 的例作當中出現過,35RC的那張照片光圈小一級、快門也快二級,拍攝條件算是比這張的要好,影友也可以參考看看:Olympus 35RC 的同主題例作


13.
Olympus S_sample_photo_13.JPG
f/2, 1/30sec.  我剛滿週歲不久的小 baby。


14.
Olympus S_sample_photo_14.JPG
f/2.8, 1/60sec.   蠻喜歡老底片機所拍出來的顏色。


15.
Olympus S_sample_photo_15_耀光例.JPG
f/2, 1/60sec.
老鏡的鍍膜在抗耀光的能力上稍差 ( 也或許是我這顆鏡頭的前面第一片鏡片有些許的擦拭痕所造成的結果),可以看見後面亮窗所造成前景光蝕的情況還蠻明顯的。


16.
Olympus S_sample_photo_16.JPG
f/2.8, 1/60sec.   我家的貓又出現了!在銳利度上是不及 minolta HI-MATIC 7sII。( 各位可比較看看:Hi-Matic 7sII所拍的貓 )


17. 清晨天剛亮
Olympus S_sample_photo_17_清晨天剛亮.JPG
F/2.8, 快門速度:1秒     


18. 好天氣的上午
Olympus S_sample_photo_18_好天氣的上午.jpg
f/4, 1/500sec.


19. 雨天霧氣重的窗外
Olympus S_sample_photo_19_雨天霧氣重的窗外.JPG
f/5.6, 1/60sec.


20. 傍晚
Olympus S_sample_photo_20_傍晚.JPG
f/2.8, 1/2sec.


21. 窗外的夜景
Olympus S_sample_photo_21_夜景.JPG
f/2.8, speed: 1sec. 
這台相機鏡頭的前鏡片有些許的細刮痕,平時沒有太大的影響,但這張夜景在亮度反差極大的情況下就有影響了:左上方的天空看似極光的暗綠色光痕,就是擦拭痕所顯現的形狀。( 拍照時未使用任何濾鏡 )



22.
Olympus S_sample_photo_22.JPG
F/2.8, 1/500sec.


23.
Olympus S_sample_photo_23.JPG
f/4, 1/500sec.



結 語

Olympus S CdS_23.JPG

這款 Olympus-S (CdS) 是一款機械性能與影像性能兩者均優的 '60年代早期 RF相機。幾乎是全金屬的材質與機械結構讓人在使用上增加不少安定感,G. Zuiko 的七片結構鏡頭在 Olympus 的鏡頭群中也屬上乘之作,影像表現令人激賞。雖然在造型與造工方面並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但整體而言卻也是一款令人會想隨時拿來拍照的 RF相機。

Olympus S CdS_04.JPG
另外,在老相機的蒐藏市場上這款 Olympus-S (CdS) 的能見度好像也並不高,原因可能是它並沒有太特出的特色,例如 f/1.8的光圈在當時只是好一點的標準配備、它的體積也並沒有比較小、機械連動的快門先決機構也非此機所獨有、鏡頭也不是在「銳利度」上勝出、測光功能除了「雙讀錶」較不一樣之外也很一般...,凡此種種可能都是讓它被埋沒在 '60年代一片日製機海中的原因。然而,雖然它不是萬人競逐的焦點相機,但以我個人的喜好而言,純就它的鏡頭表現來說,這台 Olympus-S (CdS) 確實是一台值得珍藏的老 RF機。



《 The End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rry486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