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ympus 35RC (1970)
Olympus 35 RC.jpg
這是 Olympus在 '70年代所出產的一款能夠全手動操控的機械式迷你 RF隨身機。以迷你的外型而言,除了擁有當年最基本的 1:2.8大光圈鏡頭與全手動的齊備功能之外,若再與當年其它廠牌的迷你機相較,這款 35RC 算是當時體積最小的機種了(雖然之前介紹過的 Ricoh 500ME 在重量上比較輕一點,但體積卻較大一些)。

也許有人會說 Rollei 35s更小,但 Rollei 35s 是目測估距對焦,沒有聯動測距的疊影對焦機構,如果要對焦準確,還得再加裝額外的測距配件,因此在功能上不能相提並論。(當然啦,也有人會說 Rollei 35s搭載的是蔡司鏡頭,也是其它廠家鏡頭所不能相提並論的,但如果要這樣比下去,似乎也沒什麼意義就是了)

即使以現在數位市場的眼光來看,發展出 4/3系統的Olympus這家公司,好像一貫的設計理念就是在追逐小巧的外觀。在傳統單眼相機的市場中,Olympus的 OM系列也是以所謂的 “下沉式” 五菱鏡著稱,讓 Olympus的 OM系列單眼相機在外觀上能較其它廠牌的單眼相機要來得小巧且迷你許多。

另外,早在 1963年 Olympus就開發出了史上第一台的「半格機」(請參閱:冼鏡光的肥皂箱),也是以小巧著稱。因此雖然在現在的數位市場中 Olympus的4/3系統讓有些人覺得很不以為然,但其實也不必太過於執著,因為這或許正是 Olympus這家公司在市場上的差異化策略,他們一直在追求的產品目標就是「小巧」這個理念。

Olympus OM-10
Olympus OM-10_s.jpg
上圖是 Olympus OM-10 的單眼相機,如果與後方的 Nikon FM2 肩並肩放在一起時,OM-10明顯較 FM2在五菱鏡的高度上要矮上一截,同時也讓這台 OM-10的整體外型較一般的它廠單眼相機迷你許多。(關於我的單眼相機,以後再擇期作介紹)

另外,在 '60 - '70年代裡,Olympus 與 Minolta 一樣,都以將相機高度自動化與電子化自豪。在此年代中最富勝名的機型非 35SP莫屬了,因為它是這個消費等級的產品裡少數帶有點測光功能的 RF相機,和其後小改版的 35SPn一樣,都相當令玩家喜愛。當年 Olympus另一款較知名的機種就是 35RD了:全手動、全金屬結構的特色令玩家愛不釋手。再加上以上這兩款 35SP與35RD在當年的產量較少,因此也都成了收藏家追逐的焦點。我手中沒有上面所說的那兩款銘機,只有這款 Olympus 35RC作為那個年代中 Olympus RF機種的代表。

薄薄的“餅乾鏡”
Olympus 35RC_01.JPG
相信許多人都對單眼相機上輕巧的「餅乾鏡」著迷,看看這款 RF相機上的固定鏡頭,不也是餅乾鏡嗎?這款 Olympus 35RC並沒有讓長長、大大的鏡頭破壞機身整體的纖小,在設計上算是相當的用心。


機頂快門轉盤
Olympus 35RC_14.JPG
由於這款相機由於實在太小了、鏡頭太薄了,因此當年的設計團隊將快門控制裝置移到機頂部位。
這就是這款 RF相機最大的特色:機頂快門轉盤。

一般而言,在 '60~'70年代的 RF相機都將快門、光圈與焦距這些調控全部安置在鏡頭上,然而這款 35RC卻將快門選項移至機頂做成轉盤狀,剛好也與當年許多單眼相機的操控配置一樣,許多人覺得這樣的操控介面使用起來較方便。也由於這個特色,讓這款 35RC成了令許多玩家喜愛的機種之一。但對於我個人而言,由於近一年來常拍 RF相機,因而已經習慣了都在鏡頭上調控的使用方式,所以它的機頂快門轉盤反而讓我常常忽略了快門的調控,在使用手動的模式下常會忘了調整快門值,因而拍出曝光不對的照片。不曉得這是我的個人因素、或是其他影友也同樣的問題?有興趣的影友也請不妨留言分享您們的經驗。

Olympus 35RC_17.JPG
快門級數只有 6檔 (再加上 B檔快門),這樣就已經很夠用了。

在此分享一個經驗:記得以前有選修過一門日本老師的攝影課。在課堂上他說不要使用 1/15sec. 以下的慢速快門,我反駁說可以搭配三腳架;但那位日本老師很肯定地說 他不反對使用任何相機以外的輔助裝備,但何必那麼麻煩呢?光用三腳架也不行,還要搭配自拍器或快門線;而且,他又補充說:「如果是單眼相機,你們是不是還要考慮反光鏡的振動,還須要有一台可以將反光鏡預先上翻再鎖定的相機?如果你們夠專業,對影像的要求和我一樣高,那就不要使用 1/15sec. 以下的快門!」另外,他也覺得他個人不喜歡帶一大堆配件與裝備出門,因此他從來不用 1/15sec. 以下的慢快門,並且說他所拍出來的作品也是同樣的備受肯定!是的,這點我無法反駁,也許這就是他的極簡風格與硬派作風吧!所以呢?我也可以在此安慰自己說:6檔快門 + B快門... 就夠用啦!

另外,在上面的照片右邊還能看見很大的底片計數指示窗,有一個很大、很顯眼的橘黃色箭頭符號,那個就是底片計數窗,圖中所示的 “S”是未裝底片時的開始記號。


評價不錯的 E. ZUIKO 鏡頭
Olympus 35RC_15-00.JPG
所搭載的是評價不錯的 E. ZUIKO鏡頭。也許有影友要問:Zuiko鏡頭我們都知到是 Olympus 的品牌鏡頭,但前面加一個 E. 的字母是要怎樣?
Olympus在 '80年代之前所生產的定焦鏡頭,都會在前面加上一個英文字母以示鏡頭中所使用的鏡片數目,以此鏡為例,因為 E是英文字母裡的第5個字母,所以就表示此鏡頭是使用了5片鏡片的鏡頭型式。

這款鏡頭的結構是 5片4群 Sonnar型式,成像品質比一般迷你相機所用的 4片3群的鏡頭結構在光圈全開時的影像品質要好一點,因此這台 35RC並未因體積縮小就在影像品質上妥協。

然而以我個人的使用經驗而言,我覺得這顆鏡頭的銳利度在光圈全開時照片中央與周圍似乎有明顯的差異 (在我後面的例作裡都有附上拍攝時所用的光圈與快門資訊,各位可以自己評價一下)。在中檔光圈約 f/5.6以上的影像銳利度就可以說真的很讚了,但是色彩與層次的表現就沒有差別了,在各光圈檔次都有很優秀的表現:色彩表現真實、不會過度演繹,影像的層次與細節都能真實再現;雖不是那麼的銳利,但影像整體看來是令人覺得飽滿豐富的,難怪此鏡一直都有不錯的風評。


43.5mm
Olympus 35RC_02-00.JPG
43.5mm?這是怎樣啊!怎麼有人設計這樣的規格呢?
是的,這是 35RC唯一令用家詬病之處。它的濾鏡使用 43.5mm 的規格,在現今的市場上已經是很難買得到對應產品的特殊規格了。或許這也是 35RC 唯一因縮小體積所做的妥協吧!
還好我的這台相機在當初買進時就有附上 Skylight的保護鏡,但由於這種尺寸的濾鏡已經很難買到了,因此在使用上濾鏡本身也像鏡頭前片一樣怕髒、怕刮,使用起來特別小心,這樣就已經失去了它作為鏡頭保護濾鏡的方便性了!


43.5mm 的實用濾鏡組
Olympus 35RC_02-04.JPG
Olympus 35RC_02-01.jpg
雖然一直抱怨 35RC的濾鏡尺寸不好買,但當初我在購入這台相機時用家就已經附上一組的濾鏡了,算是很幸運的了。


HOYA 85 filter
Olympus 35RC_02-03.JPG
這是 HOYA 的85號琥珀色濾光鏡,用在黑白攝影強化對比的用途上(常用)。
它可將色溫由 5500°K 降至 3400°K,因此也可以用在燈光型底片作一般日光下使用時降低色溫的用途上 (但是較少用就是了)


RF 相機的近攝鏡
Olympus 35RC_02-02.JPG
這是較少見的濾鏡,是 Olympus原廠的配件,給 RF相機所用的近拍接寫鏡片。讓 RF相機也能近拍特寫,最近對焦距離為: 19.2公分,使用時須將鏡頭的焦距設定在無限遠處,以目測的方式對焦與構圖。也就是無法使用疊影對焦、也無法用觀景窗構圖。因為視差太大了,所以只能以目測的方式決定景物入鏡的範圍。個人覺的頗麻煩,收藏性質大於實用性質。

使用說明書上有註明:對焦距離為底片到被攝物之間的距離,合焦範圍為:19.2cm ~ 29.6cm,取景範圍大小分別為:12.2cm x 8.9cm ~ 18cm x 13.2cm 。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台 Olympus 35RC 各個角度的倩影吧!

正  面
Olympus 35RC_09.JPG
正面左側上方 OLYMPUS上面的那根撥桿是自拍器,向下轉 90度角,當我們按下快門時這個撥桿會慢慢向上(順時針方向) 轉回原位置,約有10秒的快門延遲時間。


蓋上原廠鏡頭蓋
Olympus 35RC_04.JPG


拿掉鏡頭蓋,加上 43.5mm 的 Skylight濾鏡
Olympus 35RC_05.jpg


另一個側面角度
Olympus 35RC_06-00.JPG
快門轉輪安置在機頂部,在外觀的視覺感受上就是很不一樣。


餅乾鏡
Olympus 35RC_06-01.JPG
這個角度又讓我想起單眼相機的「餅乾鏡」,雖然這...其實並不能算是一般影友所稱的餅乾鏡,但就讓我在此過過乾癮吧!


機頂部
Olympus 35RC_07.JPG


機底蓋
Olympus 35RC_08.JPG
在此我們可以看到電池蓋,所使用的電池是 1.3v 已停產的 PX625型 水銀電池。由於 Olympus 35RC是全機械相機,因此不裝電池時除了測光功能無法使用之外,其它功能都能正常操作。


MADE IN JAPAN
Olympus 35RC_21.JPG
在照片中機底的右側部位可見一個梯形的黑色部份,那是底片室的開口...


機底有開口的底片室
Olympus 35RC_20.JPG
這種機底有開口的底片室設計,讓我們可以不用將捲片軸拉起來就能順利裝入底片筒。(請參閱我的 Canon QL17,那裡也有說明:http://perry48603.pixnet.net/blog/post/23941862)

回片旋桿:
Olympus 35RC_18.JPG
這是回片旋桿,可在底片拍完時倒捲底片進片筒,平時可折疊收起來,要用時再張開。
有些相機的背蓋是隱藏在這個捲片軸內的,當將捲片軸整個拉起時,相機背蓋就會自動彈開,但因為這台 Olympus 35RC不須將捲片軸拉起即可直接將底片裝進底片室,因此它的背蓋開關是在背蓋的左側下方處,如下圖:

背蓋開關

圖中圈起來的地方就是相機的背蓋開關。須用指甲向下摳拉,背蓋就會自動彈開。


疑似水平疊影的微調螺絲
Olympus 35RC_19.JPG
圖中有顆螺絲應該是可以讓我們調整水平疊影的微調螺絲...


圖中圈起來的那顆螺絲底下蓋住的可能就是一顆微調螺絲,但我個人沒有在這台相機上調整過水平疊影,所以不敢確定它就是水平疊影的微調螺絲(也懶得去動它)。如果有影友試過,也請留言分享告知。


35RC 的另一個角度
Olympus 35RC_11.JPG


鏡筒上的閃燈 GN值設定
Olympus 35RC_13.JPG
在這裡可以設定閃燈的 GN值。使用閃燈這種人造光源,影響亮度的主要因素其實是與被攝物之間的距離。GN值可由閃燈的說明書中的規格欄中得知或者也可由閃燈背面的圖表上換算得知,這個圖表主要是由距離與光圈的關係所組成。這台 Olympus 35RC有它所號稱的“flashmatic system”,對焦環會和光圈連動。只要我們設定好所用閃燈的GN值,當我們在對焦時相機的對焦機構會以機械連動的方式幫我們自動組合出合適的光圈大小。



鏡筒上的操控項目
Olympus 35RC_12.jpg
鏡筒上的操控項目已簡化到只有對焦環與光圈環,對焦環超寬,因此很容易轉動並對焦;而最小光圈也很專業的可以縮到 f/22的程度;光圈環上還設置了將整台相機關機的“OFF”開關,這是當年 RF相機少有的功能。另外,光圈環上最左側有一個閃電箭頭符號,那就是自動閃燈設定。自動閃燈模式可以將對焦環與光圈連動,讓我們不必自己用合焦距離換算成光圈值,它會自動找出適合我們完成對焦時的距離所應搭配的光圈大小。

當年的特有功能 ─ 不當曝光鎖
上圖中的紅色“A”符號就是快門先決自動曝光的設定位置。將 A 對準紅線符號時就是自動曝光模式,Olympus 35RC在自動曝光的功能上還加上了一項在當年算是稀有的功能:就是在曝光不足或過度的情況下,快門會被鎖住按不下去。這個功能不管是方便或是惱人,在我們裝填底片時卻會造成一定的困擾: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將相機設定在自動曝光的模式下裝填底片,若相機偵測到現場的環境不合乎曝光要求,那麼我們在底片片頭夾進片軸要空拍時,快門會按不下去而無法順利進片。所以原廠說明書說「裝填底片時要將光圈環設定在自動閃燈模式」。(但其實只要設定在 “A”以外的地方都可以)




底片感光度設定
Olympus 35RC_16-01.JPG
底片感光度設定是在鏡頭前面,圖中鏡筒的內圈有一圈帶有齒輪的部份是可以用手指轉動的機構,轉動它可以設定底片感光度 ASA值。(現在的 ISO值)


觀景窗內的資訊
Olympus 35RC_viewfinder.jpg
這款 Olympus 35RC還有另一個在當年各廠的 RF機種中所少有的特色:就是在觀景窗中同時可以顯示光圈值與快門速度。
圖中左下角處紅色的梯形是曝光不適記號,當線形游標在此紅色梯形內,就表示所拍的照片會曝光不足或過度,而此時快門也會被鎖住按不下去。

另外圖中構圖框內還有三個「兩直一彎」的小線段,它們是取景視差校正記號,也就是當合焦在最近對焦距離時,要在腦中用想像的方式,將整個取景框往右下方移動到取景視差校正記號的地方,因為這種RF「旁軸」相機有視差的關係,當我們對焦在近處時,取景窗內看到的景物與鏡頭所攝取的景物會有位置上的誤差,因此要作這樣的修正。


---------------------------------------------------------------------------------------------

《技術規格》

鏡頭:E. Zuiko 42mm F/2.8 (鏡頭結構:5片 4群 Sonnar Type)
濾鏡口徑:43.5mm screw-in type (螺牙式)
快門型式:機械式鏡間快門、1/15sec. ~ 1/500sec. 加上 B 快門 ,
                 有機械式自拍快門機構。
光圈範圍:f/2.8 ~ f/22 分段式光圈、光圈葉片數:2片 L 形 交疊式光圈葉片
對焦方式:連動測距式 中央疊影對焦
對焦範圍:0.9m (約 3 feet) - (無限遠)
對焦環:由 0.9m 開始,左轉(逆時針) 至 最遠合焦距離之  無限遠 
測光系統:CdS 測光元件,測光系統能與光圈連動 達成快門先決的半自動功能。
底片感光度範圍:ASA 25 ~ ASA 800 ( DIN 15 ~ 30 )
電池型號:PX625、1.3v 水銀電池 (已停產,可用 LR44代替使用),全機械式相機
底片規格:35mm 135 底片
閃燈機構:機頂熱靴座、PC閃燈同步插孔、X閃燈同步
               「X」電子閃燈 全速同步、1/30sec. 燈泡形閃燈同步
大小尺寸:109mm x 70mm x mm (50mm 含鏡頭) / 重量:410g

---------------------------------------------------------------------------------------------


例  作

現在讓我們也來看看這台 Olympus 35RC的試拍作,這次都加上所使用的光圈與快門速度這些拍攝資訊,相信更能讓影友們參考比較各款相機與鏡頭的成像表現。

01.
Olympus 35RC_sample_photo_01.JPG
f/2.8 , 1/15sec. 
這是地下停車場,因為是日光燈照明,所以照片呈現綠色的色調。

02.
Olympus 35RC_sample_photo_02.JPG
這些是以前住台北時拍的照片,整理出來參考。

03.
Olympus 35RC_sample_photo_03.JPG


04.
Olympus 35RC_sample_photo_04.JPG


05.
Olympus 35RC_sample_photo_05.JPG


06.
Olympus 35RC_sample_photo_06.JPG
f/4 , 1/60sec.


07.
Olympus 35RC_sample_photo_07.JPG
f/5.6 , 1/125sec.
這張是去年相機借我弟時拍的照片,還不錯!

08.
Olympus 35RC_sample_photo_08.JPG
f/4 , 1/60sec.
繁忙的十字路口也有空閒的一刻。


09.
Olympus 35RC_sample_photo_09.JPG
f/2.8 , 1/60.
白天,我們家的窗簾是用這種偷懶的打結法拉開,讓光線進入屋內!


10.
Olympus 35RC_sample_photo_10.JPG
f/2.8 , 1/30sec.
陰天,傍晚天將黑時書桌前的窗外。有一種懷古的時空感...!( 這是心情啦,不是鏡頭測評 )


11.
Olympus 35RC_sample_photo_11.JPG
f/2.8 , 1/15sec.
沒有用三腳架,將相機放在一張綠色的板凳上,由於 RF相機的觀景窗中無法真實反映出鏡頭所取的實景,因此畫面下緣不小心拍到了一點模糊的綠色椅面。這是使用 RF相機這類「旁軸」相機的缺點、也算是挑戰之一。


12.
Olympus 35RC_sample_photo_12.JPG
f/11 , 1/125sec.
這是天氣清朗的早晨所拍窗外的池塘,這個景我在其它的相機測試中也出現過許多次,但沒有一次藍得這麼漂亮過,雖然不是藍得很深邃,但或許這也是傳聞中「O記藍」的另一種古早味吧!


13.
Olympus 35RC_sample_photo_13.jpg
f/8 , 1/60sec.


14.
Olympus 35RC_sample_photo_14.jpg
f/16 , 1/250sec.


15.
Olympus 35RC_sample_photo_15.JPG
f/8 , 1/60sec.


16.
Olympus 35RC_sample_photo_16.JPG
f/2.8 , 1/60sec.


17.
Olympus 35RC_sample_photo_17.JPG
f/16 , 1/125sec.
網球場圍欄的題材許多人都拍過,我也來拍拍看!

18.
Olympus 35RC_sample_photo_19.JPG
f/5.6 , 1/60sec.


19.
Olympus 35RC_sample_photo_18.JPG
f/4 , 1/500.



《結  語》

Olympus 35RC_03.jpg
這台 Olympus 35RC也是令人愛不釋手,鏡頭的表現雖然不是在銳利度上勝出,但在成像的細節與成色上卻是我所喜愛的調子。光圈全開時畫面邊緣的銳利度我個人不甚滿意,但影像的整體呈現卻是在各光圈檔級都有可圈可點的表現。再加上它有許多在當年其它廠家同等級 RF相機所沒有的特色,並且也是同等級 RF相機中最小巧可愛的機種之一,而且它的做工精巧準確,也是一款不容錯過屬於 '70年代的 RF代表作。




《The En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rry486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