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inolta Hi-Matic 11 - Super Circuit 3  (1969)
minolta HI-MATIC 11
其實,我對 Minolta 這個品牌有種特殊的感情,因為它是我的“入門機”,不是因為它只是“入門級”的產品,而是因為它是我老爸最愛的品牌。我老爸是“老 Minolta” 的愛用者 (相信許多玩家的祖孫三代也都是),因此我從國小五年級就偷用我老爸的 Minolta XG-1 單眼相機。那時我老爸是請朋友從日本帶回來的,搭配了 Minolta 原廠的 50mm f/1.4 與 135mm f/2.8 的那兩支銘鏡。下次有空再與大家分享我的 Minolta SLRs。

Minolta H-Matic 11_102.jpg


我的 RF 相機中,Minolta 有4台,依年代分,它們分別是:Minolta A (1954)、Minolta Hi-Matic 11 (1969)、Minolta Hi-Matic 7s II (1977)、與之前已介紹過的 Minolta Hi-Matic AF2 (1981)Minolta A 與 Minolta Hi-Matic 7s II 都尚未亮過相,下次再與各位分享使用心得,在此先讓它們露一下臉!

Minolta A_01.jpg
Minolta A (1954)

 

------------------------------------------------------------------------------------------------------------- 

 

另外,照片中的是 Minolta Hi-Matic 11 與 Minolta Hi-Matic 7s II,將它們放在一起,好讓各位看出這兩台相機在體形上的懸殊對比,根本就是“大細漢”差很大:
Minolta H-Matic 11_32.jpg

Minolta Hi-Matic 7s II 是公認小而美的 RF 銘機,傳說它有與徠卡相機“一樣”的鏡頭,因為當時這台 Hi-Matic 7s II 是 Minolta 與德國徠卡合作生產了一款 LEITZ minolta CL 之後,突然就有了這款 Hi-Matic 系列 中的新品,因此許多人懷疑 7s II 是因為 Minolta 穫得了來自德國徠卡的某些新的鏡頭技術之後所生產的機型。基本上 Minolta Hi-Matic 7sII 與另一款 Hi-Matic 系列產品中的 Minolta Hi-Matic 7s 在功能規格上幾乎是兩款不同的相機,但不知為何會使用 Hi-Matic 7sII 的型號,另外鏡頭也是使用了新的鏡頭技術、並將 Hi-Matic 7 的體積縮小改為迷你隨身機版。因此有人說就是因為有了能生產與徠卡一樣品質的鏡頭之後,才將原本極受歡迎的 Hi-Matic 7s 作個小改版,因而有了這款縮小版的 Hi-Matic 7s II。

Minolta H-Matic 11_31.jpg

其實許多老徠卡的玩家不見得認同這個傳說,但對於我們這些玩不起徠卡相機的人來說,也就只好玩這類有傳奇在身的機種過過乾癮了。這台 Minolta Hi-Matic 7s II 幾年前是在美國的舊相機店買的舊品,花了我 $158美元, 7sII 的行情不論在國內外都有點兒“小高”。而旁邊的這台今天要介紹的 Minolta Hi-Matic 11 則是 $36美元(我算是蠻幸運的了)。都算是品相很優的美品,不須整理,直接可拍照。但這種價格據我所知在國內是很難買得到的,這裡只是想說出來現一下我的好運氣,給各位參考而已。希望不會壞了國內相機市場的行情。

 

《Minolta Hi-Matic 11 Super Circuit 3》 

言歸正傳,先來介紹這台 Hi-Matic 11。外觀尺寸:140mm x 82mm x 75mm 加上 740g 的重量,全金屬的機身結構讓它有如相機中的坦克,手感厚重紮實,結構穩健可靠,使用 30-50年都沒問題,拿在手中的感覺,絕非現今塑料機身的數位相機所能比擬的。而重也有重的好處,也就是拍照時較穩,較沒有小晃動 (但因拿久了手酸發抖的晃動則另當別論了)。
Minolta H-Matic 11_109.jpg

Minolta H-Matic 11_106.jpg

Minolta H-Matic 11_111.jpg

 

----------------------------------------------------------------------------

主要規格如下:

鏡頭:Rokkor-PF 45MM F-1.7 / 6片5群 鏡頭結構
快門:1/8 sec - 1/500 sec 加上 B 快門
對焦方式:疊影對焦 (90cm - 無限遠)
底片感光度:ASA 25 - ASA 500 手動調整
測光:CdS 搭配 CLC(Contrast Light Compensator / 光對比補償器)
電池:1.35v PX-625、PX-13
外觀尺寸:140mm (寬) x 82mm (高) x 75mm (厚) , 重量:740g

----------------------------------------------------------------------------

 

測光頭在鏡頭前,加掛濾鏡時不影響測光準確度,不用另外修正曝光量。鏡頭為6片5群之 Rokkor-PF,據說 Hi-Matic 9 與 Hi-Matic 11 都是使用同樣的鏡頭,鏡頭的設計與鍍膜技術是使用較之前的 Hi-Matic 7 更新的技術。鏡頭鍍膜看上去是金黃色與紫色交互輝映,很亮眼的感覺。
Minolta H-Matic 11_05.jpg

 

 

機身正面
Minolta H-Matic 11_1.jpg
與 Hi-Matic 系列的其它產品 Hi-Matic 7、Hi-Matic 7s、Hi-Matic 9 相比較,Hi-Matic 11 在外型上的差異不大。

 

 

 

機背
Minolta H-Matic 11_107.jpg

 

 

 

使用 55mm 口徑的濾鏡:即使在今日也很容易找得到。
Minolta H-Matic 11_115.jpg

 

 

 

CdS 測光頭在鏡頭前的濾鏡內:測光系統透過濾鏡測光,不論加掛何種濾鏡,都不必另外手動修正曝光量。
Minolta H-Matic 11_ON-1.jpg

 

 

 

以鏡頭蓋當作電源開關使用:這台相機沒有電源開關的設計,據說只要蓋上鏡頭蓋,內部的測光電源就不再吃電,以此來作為電源開關。所以不用時要記得蓋上鏡頭蓋。
Minolta H-Matic 11_OFF-1.jpg

 

 

 

電源開啟:打開鏡頭蓋 = 開啟相機電源(其實電源也只有測光與自動光圈會用到,機械快門即使沒電也能使用)
Minolta H-Matic 11_ON.jpg

 

 

 

電源關閉:蓋上鏡頭蓋 = 關閉電源
Minolta H-Matic 11_OFF.jpg

 

 

 

 

 

自拍器:將撥桿撥至 V 的位置就是自拍設定,按下快門鈕後快門的釋放約有10秒的延遲。因為也是純機械結構,因此老相機往往因彈簧鬆弛而使自拍器失效。其實自拍器很少用到,老相機的自拍器沒事還是不要去動它比較妥當,免得出狀況。
Minolta H-Matic 11_30.jpg

 

 

 

 

 

鏡頭上的基本操控選項: 
Minolta H-Matic 11_113.jpg
最上面的是快門環,轉動此環將所欲使用的快門速度對準上面的黑線記號即可。另外,在觀景窗內的最右下邊也可以清楚讀到所選的快門速度。基本上這台相機是快門先決的自動曝光模式,也就是讓攝影者自己選擇快門速度,相機再找出合於曝光條件的光圈值。光圈在出廠時的設計是不能手動操控的。(但若搭配曝光鎖的功能,也可以作到自由組合光圈與快門的全手動操控!請容許我在後面再詳述!)
中間的 GN 值是自動閃燈曝光用的,一般來說只要將所攝物的距離設定在所標示的 GN 值內,相機可自動為光圈與快門搭配出準確的曝光組合。
最下面的就是調焦環了,最近對焦距離為 90公分,比一般的 1米要更近10公分,不無小補,挺實用的。

 

 

閃燈自動曝光:基本上是固定快門並搭配 GN值來自動控制光圈。
Minolta H-Matic 11_28.jpg
這是設定自動閃光燈的模式。設定在此,相機可自動為閃燈作準確的曝光,不必去煩閃燈的手動設定。

 

 

AA”全自動模式:
Minolta H-Matic 11_27.jpg
這就是在60年代當時很炫的全自動模式,攝影者可以不用理會光圈與快門的選擇與使用,相機可以自動選擇快門與光圈的組合,作出準確的曝光。攝影者只要取景構圖再按鈕拍照即可!這在現在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在舊時代可是一種奢望。以前人在拍照時的基本動作一定都是:設定快門、光圈,然後取景、拍照。

 

 

 

機背開關: 
Minolta H-Matic 11_116.jpg
打開相機的機背就能裝填或取出底片,用指甲勾起這個卡榫即可開啟機背。

 

 

機背開啟之後的底片室:品相不錯的相機,40機齡的相機有這樣狀況的底片室算是難得的了!
Minolta H-Matic 11_117.jpg
底版左邊有凹槽的蓋子是電池蓋,本機使用已停產的 PX-625 或 其它型號的等效水銀電池。比較討厭的是這種水銀電池是已停產的 1.35V 的電壓規格,國外的網站上還買得到此類改良後不會造成環境污染的 PX-625 電池,但若要方便又便宜,我都是用 LR44 這類 1.5 V 的電池替用。不過LR44 的體積較小,我於是使用鋁箔紙將電池室內多餘的空間塞滿,這樣還蠻好用的。 

 

 

 

機內是否裝有底片之安全提示:告知使用者,相機內有無裝填底片。無底片時,提示視窗內空無一物。
Minolta H-Matic 11_19.jpg

 

 

機內裝有底片安全提示:有底片時,提示視窗內則有一橘紅色板出現。
Minolta H-Matic 11_19_loaded.jpg

 

 

《上底片時之重點》

上片第一步:將底片片頭插入捲片軸上之長孔。
spool slot.jpg
(圖片來源:英文版說明書) 

 

上片第二步:緩慢撥動捲片桿,確認第二捲片軸上之齒輪有咬進底片齒孔,然後才能放心蓋上背蓋。
loading step 2_winding.jpg 
(圖片來源:英文版說明書) 

 

 

 

《回片方式》

1. 將相機底部之回片按鈕按下:這款相機的回片按鈕只要按一下即可,此時這顆回片鈕是會維持在「按下內縮」的狀態,待回片完成後,當我們再次撥轉過片桿時它會再次彈起成為正常狀態。(照片中機底左測的是三腳架螺孔,中間凹槽內的按鈕就是回片釋放鈕,按下時才可回片)
Minolta H-Matic 11_24.jpg

 

 

相機機頂左側的這個機構就是回片旋桿:(中央所見為閃燈熱靴座,左下方位於機背上的是觀景窗。)
Minolta H-Matic 11_17.jpg
這個回片的機構也可以用來檢視底片是否有裝好、過片是否確實。方法是:
在裝填好底片蓋上背蓋、尚未開始拍照前,可以將旋桿打開先回一下片,將底片回轉至轉緊為止 (但不要太用力、太緊)。這樣之後每過一次片,這個裝置應該也能看見相對應的旋轉才對,若右手在過片時,左邊的這個機構沒有相對應的旋轉,則應該是底片沒裝好,或者是相機的內部機械有問題,拍出來的底片不是只有第一格過曝其它都沒曝到光、就是有疊片的問題。因此這個機構不只是可以捲回底片而已喔!還能檢查底片是否有裝好、每一次過片是否都正常。(Ccc...這就是“機械”相機啦!)

 

 

旋桿可以打開,這樣才可以旋轉回片:
Minolta H-Matic 11_18.jpg
按照箭頭的方向作順時針旋轉即可回片。由於是機械機構而非電子機構,因此回片旋轉時要用點力道,一開始回片時由於底片捲至右邊的片軸較多,因此較緊,隨著底片捲回片匣內愈多,回片時也就愈輕鬆、愈省力。這樣的機械機構在現在的產品中已不多見了,回起片來的手感還真的很“復古”。





快門與過片機構:
Minolta H-Matic 11_16.jpg
照片中最大的“那隻”就是過片桿,每拍完一張照片,就要過片一次讓快門上弦、新的一格底片上膛 (很機械喔!感覺很讚!)。過片桿左上方的按鈕就是快門鈕,右方的視窗是底片計數器。這台相機是記錄已拍的底片數,到數字顯示 36 時,即表示底片已拍完了!

 

 

目前顯示已拍了 5張底片:
Minolta H-Matic 11_12.jpg


順便一提:有些歐系老相機的底片計數器是顯示“尚可拍照的底片張數”,一開始是 36,愈拍數字愈少。當顯示 1 時,表示已拍了 35張、還剩一張可拍。這類相機一開始使用時可能不太習慣,要留意一下。我以後有機會再與各位分享介紹這類不一樣的相機。

 

閃燈的 PC 接孔:這是蓋上保護蓋的 PC 孔
Minolta H-Matic 11_PC-off.jpg

 

移除蓋子的閃燈 PC 孔:
Minolta H-Matic 11_PC-on.jpg






接上老式閃燈的 PC 孔:
Minolta H-Matic 11_34.jpg

 

 

裝上閃燈的模樣:
Minolta H-Matic 11_33.jpg

 

 

 -------------------------------------------------------------------------------------------------------------

 

《觀景窗中的資訊》

Minolta Hi-Matic 11 viewfinder.jpg

上圖在中央的菱形為疊影對焦區,是半透明的玻璃,可同時顯示直視的景物與由另一端反射過來之不同視角的前方景物,若鏡頭沒有合到所攝景物的焦距,則此菱形內的景物是兩個部份相疊的殘影。而當我們轉動鏡頭上的對焦環對焦的同時,若鏡頭有合到景物的焦距,則中央菱形內景物的兩個疊影將合而為一,不再是兩個部份相疊的殘影了。

外面的框線是取景框的框線,標示出將會被攝入底片的景物範圍。




觀景窗中的實際情形

Minolta Hi-Matic 11 viewfinder.jpg


Minolta Hi-Matic 11 viewfinder_02.jpg
右下角視窗可顯示門速度
,隱約可見快門速度為 1/60 sec.

Minolta Hi-Matic 11 viewfinder w speed.jpg

 

觀景窗中右下角快門顯示的特寫》,當時快門為 1/60 sec.
Minolta H-Matic 11_20.jpg

 

 

取景框與視差修正

Minolta Hi-Matic 11 viewfinder_02.jpg

取景框的框線,標示出將會被攝入底片的景物範圍。由於 RF 相機有視差,因此這款 Hi-Matic 11 的取景框會隨著鏡頭的對焦距離移動,以修正視差。

 

 

《RF 相機的視差》:
Minolta H-Matic 11_105.jpg
RF 相機的視差是由於取景窗與實際鏡頭的位置不同所致。其實這並不是什麼大學問:由上面的正面照片就可以看出來,我們所用以取景的視窗與鏡頭是位在不同的位置上,因此二者所取得的景物分別位於不同的光軸上。這也就是有些人會稱 RF 相機為“旁軸相機”的原因。因為我們所用以取景的視窗是位在鏡頭所在之光軸的旁邊 (如上圖可見,由取景窗看出去時,鏡頭是位於取景框的右下側),不像單眼相機的取景窗與鏡頭所取得的景物是同一光軸上的景物,因此這類的 RF 相機就又被稱為「旁軸相機」了。這種視差在拍遠處的景物時是可以忽略的,但當我們拍攝較近的景物時,它就變得明顯而不可忽略了,否則我們在觀景窗中所取的景,會與鏡頭實際所拍的景在範圍上有誤差。因此有些相機就搭載了機械式的視差修正功能,在拍近物時將取景框會往右下方移動 ,以符合鏡頭的實際取景範圍,如此就可以在觀景窗中得到一個預估的取景範圍是合於鏡頭所取之景物的範圍,將這類相機在取景上與鏡頭的視差修正掉。

 

 

------------------------------------------------------------------------------------------------------------- 

 

 

《實現 Minolta Hi-Matic 11 光圈、快門全手動操控的方式》

(註:以下的說明並非使用手冊上所敘述之操作方式,若擔心機件有可能受損害的風險。請自行評估是否仿傚,並自行承擔責任與風險,特此聲明以維護作者本人之權益。)

這台 Hi-Matic 11 相機一般來說會比同系列的另一款 Hi-Matic 9 來得便宜一些。雖說 Hi-Matic 11 與 Hi-Matic 9 在各方面幾乎都是一樣的,鏡頭也是同一款,而 Hi-Matic 11 又是較新的機種,為何 Hi-Matic 9 卻較受玩家青睞呢?價格在市場上又較好呢?原因在於 Hi-Matic 9 是一台真正不折不扣可以全手動操控的相機。而這款 Hi-Matic 11 卻只有手動快門與自動光圈 (或是光圈快門皆全自動的AA模式),出廠設計是無法手控光圈的,在手動的操控上一般玩家會嫌棄它無手動光圈。雖然,Hi-Matic 11 也是機械快門相機,沒有電池時也可以拍照,但若真的沒電池時,它的光圈會固定在最大光圈上,因此沒電時就只能以最大光圈 f 1.7 來搭配合適的快門速度拍照了。

俗話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還好這款 Hi-Matic 11 有一項在當時算是很前衛的超實用功能:測光鎖。另外,它在觀景窗中除了提供光圈訊息之外,很方便的是:它也同時提供快門資訊;這樣的功能組合在一起,就讓它可以用另一種方式自選光圈與快門組合,達到接近全手動的操控樂趣與實用功能。

 

能實現全手動操控的取景窗規劃:若只有測光鎖的功能還不足以實現全手動操控,有了如下的取景窗規劃才讓全手動的夢想實現。

Minolta Hi-Matic 11 viewfinder.jpg

上面是由英文說明書中截取的觀景窗資訊配置圖。又邊是光圈資訊,由一指針指示自動光圈所選用的光圈值(此例為 f4 與 f5.6 之間的光圈大小),右下方有一扇形的視窗顯示攝影者所選用的快門速度 (此例為 1/125 sec)。其實,觀景窗中的快門資訊並不是常有的設計,一般的相機都只有單一訊息。而這樣雙訊息的設計可以讓攝影者不必將眼睛移開觀景窗就能手動改變快門速度的設定。

 

由觀景窗直接讀取所定的快門速度:
Hi-Matic 11_shutter-window_close-up.jpg



Minolta H-Matic 11_shutter-window.jpg

 

 

 

《測光鎖》

 Minolta H-Matic 11_15.jpg

「測光鎖」是當我們半壓快門鈕時可以將測光所得之光圈固定在我們第一次取景時的測光值,就像自動對焦的對焦鎖一樣,我們可以先選定一處較適合我們需求的光線環境測光、並半按快門鎖定光圈值,再將鏡頭移開重新構圖並且還能保有第一次測光時的曝光值。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當我們想拍剪影時,我們可以先對著天空測光,並半壓著快門鈕固定住光圈值,然後再將鏡頭移往我們要拍成剪影效果的主題上作對焦與構圖的工作,這就是測光鎖的實用之處,維持在較亮情況下的測光值,再拍攝較暗的主題,讓背光的被攝物產生剪影的效果。

但若有當場不能測得的光圈值、而我們又因為特別的需求而須使用特定的光圈值時,我們也可以不用將眼睛移開觀景窗,直接看右下方的快門視窗並手動修改快門速度,這樣應該任何的光圈值都能獲得。

現在,應該所有的光圈值我們都可以獲得了,而測光鎖又可以讓我們固定住所須使用的光圈,自由改變快門速度。但若臨時在按下快門的前一刻又想作個曝光補償,我們一樣可以持續半壓住快門將光圈固定,然後看看觀景窗右下方的快門值直接手動調整,這樣就實現了光圈與快門全級全手動操控的境界了。

 

 

快門鈕的安全性:

使用手冊上有警語:在轉動快門環變換快門時,請勿擊發快門,否則會引起機械故障。

這樣一來,我們可以半按住快門鈕而同時又調整快門環嗎?

其實不用擔心,因為測光鎖在操作時所謂的“半”按快門,其實根本不用按到一半的快門深度,大約只要按下 1/4 的快門鈕深度即會“半卡住”,要再更用力並加按下另外的 3/4 按鈕深度才會擊發門。快門鈕各階段的按壓手感進程明確,不會誤判按壓深度,這在使用的操控設計上是很人性化的。當然,如果我們正在作這樣的操作時有人過來撞一下我們的手肘,是可能有意外發生,但這種情況在使用其它款相機時也一樣會有不同的風險存在,因此只要小心操作,這種 Hi-matic 11 的全手動操控是很簡便安全的。

Minolta H-Matic 11_half-way.jpg

Minolta H-Matic 11_13.jpg
(上面二張圖表示操作測光鎖時快門鈕的按壓深度 與 擊發快門時全壓時的按壓深度)

 

 

說了這麼多,還不都是為了已停產的水銀電池。 

我之所以會想讓它全功能手動操控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台相機使用已停產的 PX-625 或 PX-13 這類 1.35V 的水銀電池。
我以常用又便宜的 LR44 代替在測光上並不令人滿意。

我也有試過手動修正 ISO 值以迎合 LR44 電池的 1.5V 電壓,但事後發現它的變化應該不是線性的,因此在不同光度的環境中無法全面適用。例如在晴天 OK 時,進入陰暗處 ISO 的修正值就不是那麼令人滿意了,要作另外的修正。或者,當我在 f4 的光圈 與 1/500秒的快門組合下,想降兩格快門變成 1/125秒 但這時候自動光圈卻會多增加一格由原本應該升兩格的 f8 變成 f11,這樣就曝光不足了。因此我就希望找出能全手動操控光圈與快門的方法,再配合手持測光錶的使用,就能讓這台老相機的超優質鏡頭發揮它的美麗。

 

 

-----------------------------------------------------------------------------------------------------------------

 

 

這台相機我之前並未認真作過測試,只用了過期 很久的舊底片試拍,經過測試相機的性能均正常,但測光較不能掌握。試拍時並未使用手持測光錶,所有照片都是用 LR44 的電池,使用相機的內建測光系統拍照。下面是一些供參考的例作:

 

Title Page of Hi-Matic 11.jpg

雲上太陽,輕易地就能拍得星芒!
02530015_roll-2.JPG

 




夕陽,測光有些失準了!
02560027_roll-1.JPG

 





晴天的日子測光準確!
02530002_roll-2.JPG

 





只要拍照時的角度與太陽光來向的角度正確,不用 GND漸層濾鏡也不用 PL偏光鏡,其實就能拍出很優的藍!(p.s. 這還是過期約 5年的冰箱底片咧!)
02560020_roll-1.JPG

 






02530034_roll-2.JPG

 





f-1.7 大光圈 在陰天時的表現 (這裡的測光也有些不足,不知是電池的問題或是過期底片的問題!)
02530003_roll-2.JPG

 





電池使用 LR44 代替 PX-625,在室內偏暗的情況下,測光的準度差。
02530030_roll-2.JPG

 

 

 

我的小 baby (測光不準,可能是使用代用電池再加上過期底片兩者相加的結果,還蠻可惜的,這張照片我很喜歡,下次不用過期底片了。)
02560013_roll-1.jpg

----------------------------------------------------------------------------------------------------------------------- 

 

《令人懷舊的大坦克》

RF 相機一向以輕便與輕聲為主要的特色,因此以 RF 相機而言,這台 Minolta Hi-Matic 11 確實是一款龐然大物,寬有140mm 在攜帶上確實嫌大。
但在造工上卻又令人欣喜。幾乎是全金屬的構造,拿在手裡與操作時的快感令人不可言喻。
如果只是蒐藏,我個人覺得這台 Hi-Matic 11 確實可以讓人玩味再三。若論到實用性,雖然是一台好相機,但我總嫌它過大與過重,以 RF 相機的使用場合而言,我帶它出門拍照的機會應該不會太多。不過,話說回來,它確實是一台令人愛不釋手的好相機。

May 23, 2009.

 

-----------------------------------------------------------------------------------------------------------------------

新的例作:
Title Page of Hi-Matic 11_03.jpg

 

這次使用手持的測光錶或小 DC 測光,使用沒過期的 DPN 100度來拍,果然效果出來了。我想這台相機除了體積的問題之外,其實可以媲美許多銘機的影像質素,性價比果然高!

shot with minolta hi-matic 11_001.JPG

 

 

我家窗外的景,沒什麼特別的,只是天氣好的時候顏色還不錯,這台相機有抓到我所要的表現。(那天的天空實際上也不怎麼藍,是北台灣慣有的那種灰灰的晴天)
shot with minolta hi-matic 11_002.JPG

 

 

這是雨天的清晨時分,天色還只剛亮而已。經手持 DC測光,可以用「 f-2.8, 1秒 」的曝光組合來拍,因為這台相機的最慢快門只有到 1/8秒 而已,所以這張照片是用 B 快門、手動控制快門時間所拍的。我沒有其它的外掛快門工具,因此只能憑著平時檢測老相機時對“1秒 快門聲音的“感覺”,以回憶1秒快門聲音的“聽音”方式來抓 1秒 的曝光時間,但顯然有點太超過了一些(照片太亮了),看起來好像是下雨的中午時間。不過雖然過曝了些,但整體的感覺卻很好,只是沒拍出「早晨天剛亮」時的感覺。
shot with minolta hi-matic 11_003.JPG

 

 

南坎溪
shot with minolta hi-matic 11_004.JPG

 

 

綠的色澤頗優
shot with minolta hi-matic 11_005.JPG

 

 

上課前無人的電腦教室,怪冷清的!(用 f1.7 的大光圈,背景的散景還蠻優的)
shot with minolta hi-matic 11_006.JPG

 

 

又是我家書桌前的百葉窗,這次換個角度拍!
shot with minolta hi-matic 11_007.JPG

 

 

這次的曝光準確。由於是使用手持測光錶、而且底片也沒過期,因次比上次所拍的同一景要美妙得多了。這張對我而言,終於讓我體會出傳言中所說的「立體感」了。
shot with minolta hi-matic 11_008.jpg

 

 

我七個月大的 baby,這台相機的鏡頭好像頗適合拍人像。使用 f-2.8, 1/30 sec, 55mm 焦長的鏡頭要不晃動其實很難。我把拿相機的手肘架在茶几上手持拍攝,還蠻穩的,可能這就是相機“重”的唯一好處。)
shot with minolta hi-matic 11_009.JPG

 

 

同樣使用 f-2.8, 1/30 sec 的曝光組合,這次沒靠著茶几,出乎意料竟沒晃動,我愈來愈相信這是相機“重”的功勞。這鏡頭拿來拍人像真的很不錯,我雖找不到細皮嫩肉的美眉當我的“麻豆”,但我 7個月大的兒子的皮膚應該也不差才對,用這鏡頭果然能表現出很好的人像質感。後面的散景我也很喜歡!
shot with minolta hi-matic 11_010.JPG

 

 

My baby...
shot with minolta hi-matic 11_011.JPG

 

 

這張照片構圖也不怎麼樣,但整體的色澤與“立體感”好像也不錯,拿出來給各位參考。
shot with minolta hi-matic 11_012.JPG

 

 

我想我是愈來愈愛這台 Minolta Hi-Matic 11 的 RF 相機了。雖然龐然大物像坦克,我想以後還是忍不住會多用它拍照!

June 6, 2009.

 

 


《 The End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rry486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